华丰软件

互联网软件资源共享

当前位置首页 -> 趣味知识 -> 历史冷知识

太监段子12则,风光之下蛋凉凉!

  •  
      “太监”一词,本为古代官名,并无贬义色彩。
      太,大也;监,同鉴,视也(《小雅毛传》注),为掌管、主管之意。
      合起来,便是大主管,高层管理。
      而宦官称太监,发端于隋唐。
      在隋唐之前,太监的名称可谓五花八门,林林总总:
      有的称寺人,与和尚无关;有的称宦者,与生病无关;
      有的称公公,与儿媳无关;有的称中贵人,与妃嫔无关;
      有的称内侍,人字旁,不是“内痔”;有的称阉人,这个比较粗暴;
      还有的称中官、内官、内臣、内监…
      从明朝开始,高龄太监也卖起了萌,昵称:伴伴。

  •  
      尽管远在西周还是部落之时,便有宦官(寺人)制度,即由遭受宫刑者侍候贵族的生活起居。
      但史上首个留下姓名的宦者,却是春秋时齐国佞臣竖刁。
      竖刁,一说竖刀,平素尤擅察言观色,极尽阿谀逢迎之能事。为表示对老大齐桓公的忠诚,遂取刀入裆,刺啦刺啦刺啦,来了一个自阉。
      为啥是这动静?听着头皮发麻。
      必须是这声音,春秋处于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交汇期,哪有锋利小刀?
      齐桓公见状,竟也疼得直龇牙咧嘴:“刁,今后你就是我最相信的人。没有之一。”
      后来,竖刁作乱,活活把病卧在床、最相信他的桓公给饿死了。
      直至躺尸两月有余,蛆蝇满室,方才下葬。当然竖刁也没得好,被乱刀砍杀。
      估计砍他的刀,也快不到哪儿去。
      《左传·僖公十七年》:冬十月乙亥,齐桓公卒。易牙入,与寺人貂(即竖刁)因内宠以杀群吏,而立公子无亏…辛巳夜殡。

  •  
      造假,并非今人专利,古人亦擅此道。
      史上第一个假宦官,是嫪毐。
      关于嫪毐的江湖传说,可谓生动至极,直惹得古往今来、天下多少英雄豪杰羡慕嫉妒恨——
      受吕不韦之托,冒充宦官入宫,降服嬴政之母赵姬,获封长信侯,私生两子,还牛气哄哄自称嬴政“假父”(指继父或义父)。
      结果,装大了。遭人告发谋乱,嬴政当即找来五头老牛,慢吞吞车裂了他。
      有人说,五马分尸,曰车裂。其实,执行车裂差事的多为老牛,也称“五牛分尸”。
      想想看,嬴政恨死了嫪毐,会用马吗?必须得用牛,慢镜头和回放,扯得比较解气过瘾。
      《说苑·正谏》:皇帝大怒,毐惧诛,因作乱,战咸阳宫。毐败,始皇乃取毐四肢车裂之,取其两弟囊扑杀之…

  •  
      据考,从华南地区甚至江南地区,第一位走进朝廷进入皇宫的人,是个铁匠的儿子,姓蔡名伦。
      其实,蔡伦一点都不菜。不仅是造纸术的祖师爷,世尊“纸神”,也是个不折不扣的“皇后控”。
      汉明帝永平十八年,18岁的小蔡同学获选入宫,当差掖庭。没多久便傍上窦皇后,设计诬陷宋贵人。逼其饮下鸩毒自杀后,一路升职。
      窦皇后死后,又傍上邓太后这个大后台,获封龙亭侯。
      一转眼,到了建光元年,安帝亲政。而安帝的亲奶奶,正是遭蔡伦构陷的宋贵人。
      结果不消说,天道循环,报应不爽。蔡伦情知躲不过,也一杯鸩酒入了喉。
      感慨之余,老臣不由犯了闷:
      一个宦官,为啥会人见人爱,花见花开,皇后见了乐开怀?
      《后汉书·宦者列传第六十八》:及太后崩,安帝始亲万机,敕使自致廷尉。伦耻受辱,乃沐浴整衣冠,饮药而死。

  •  
      曹操的祖父曹腾,是史上唯一一个被追尊为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。
      曹腾,字季兴,沛国谯(今安徽亳州)人,自幼入宫打拼。混出名堂后,遂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,并收养曹家少年为子。
      这个少年,便是曹操的老爹曹嵩。
      黄初七年,文帝驾崩;曹叡于洛阳即位,是为魏明帝。此后追尊高祖曹腾为高皇帝,吴氏为高皇后。
      单从这一点看,这小子还是很有良心的。
      《三国志·魏书三》:戊申,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,夫人吴氏曰高皇后。

  •  
      明朝,是个太监井喷的时代。鼎盛时期,紫禁城内达10万之众。
      太监们结党营私,抱成一团,斗浙党,斗楚党,斗齐党,斗秦党,斗东林党…逮谁跟谁斗,真真应了坊间那句俚语:“没啥坠着能上天。”
      必须承认,大明太监的确牛掰:
      成化之前,王振专权;成化年间,汪直专权;武宗当政,刘瑾专权;万岁熹宗上台,“九千九百岁”魏忠贤专权…
      “八党”、“八虎”、“五彪”、“十狗”…
      不过,逐个问度娘,居然善终者寡。

  •  
      王振,蔚州(今河北蔚县)人,是大明历史上第一个专权太监。
      王振有些才华,略通诗书。但几次科考,均名落孙山后,遂动了走捷径的念头。
      于是乎,半瓶烧酒下肚,小刀一攥,心一横,牙一咬,眼一闭——不对,肯定没闭眼,不然会刀尖锋走偏——咔嚓,绝对比前文的竖刁痛快利索多了。
      紧接着,一身轻松,入宫为宦,人生就此开挂,亦用自身经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:
      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,而是刀子。

  •  
      清乾隆曾口谕过一条特别逗逼的规定,即:
      凡担任奏事太监者,必须为秦、赵、高三姓。不是的,马上改。
      三姓一连,“秦赵高”,即指鹿为马、权倾朝野的那位。以此自警,以防着了奸佞的道儿。
      乾隆三十九年,有个名叫高云从的奏事处太监,因嘴巴没把门的,泄露了官员任职档案。乾隆二话没说,直接下旨一个字:
      斩。
      乖乖,上下全没了。

  •  
      清宫总管李莲英,官居正二品,堪称清末最有权势的太监,也是第一个叫慈禧为“老佛爷”的人。
      牛吧?但其此前因私贩硝磺,坐过牢;刑满释放后,以修鞋为生;后经同乡介绍,方入宫做了太监。
      一日,慈禧听闻京城流行一种新发型,也想时尚一把,便让梳头太监给整一个。
      整来整去,慈禧皆不满意:这啥玩意,跟鸟窝似的。
      李莲英一听,麻溜出宫,一头扎进了前门八大胡同的勾栏院。
      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如一群太监上青楼。”
      不过,李莲英不是来玩来发感慨的,而是来学艺学梳头的。
      学成归宫,上手一梳,慈禧大悦:“好手艺。赏你个总管当当。”
      从摆地摊到修鞋匠,从梳头到总管,李莲英升职记给职场人上了生动一课:
      艺多不压身,没事常去胡同里转转。

  •  
      提及中关村,相信很多人都会爆一声“哇”,口气里满满的羡慕与向往。
      因为,那是一个非常高大上的所在:电子科技的圣地,精英白领的天堂,高新技术的核心领域…
      而说起它的前身,估计同样会令许多人再“哇”一声:不会吧?
      旧时的太监没有子嗣,百年后自然也没人给送终。想想闹不好会弃尸荒野,真是太凄凉太悲催了。
      于是,大伙儿扎堆开了个碰头会,摊钱凑银子,组团买下一块地,当做了太监坟场。
      因明清时太监又称“中官”,故名“中官屯”。
      及至解放后,中科院于此选址,感觉“中官”二字怪怪的,遂改为“中关村”。


上一篇:晋朝历史:西晋灭亡时,场景有多..
下一篇:纪晓岚冷知识9则:帝王的玩物~

首 页   |   版权声明   |   关于我们   |   广告服务   |   联系我们   |   手机版    |   网站地图
Copyright@zhuchuny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Powered by zhuchunyu.com 2018-2025 zhuchunyu.com 皖ICP备05011767号-23